葵花的致命病害——菌核病



葵花在西北地区主要以春播为主。其整个生育期分为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四个时期。
因农户种植习惯、土壤、气候等因素,近年来向日葵上的病虫害也变得日趋严重,尤其是菌核病,在其各个生育期都有发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葵花菌核病。

1_副本.jpg


1
 葵花菌核病的类型:


在实际生产中多以菌核病的发生部位和症状进行分类。可分为:根腐型(立枯型)、茎腐型、叶枯型和盘腐型。
1.根腐型菌核病(整个生育期。苗期染病,胚芽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出土后萎蔫死亡;成株期感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或左右发展,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组织易折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2.茎基腐型菌核病(有同心轮纹,病斑上部易枯萎
3.叶腐型菌核病(湿度大时迅速蔓延全叶,天气干燥时易穿孔或脱落)
4.盘腐型菌核病(初期花盘背面褐色水渍状圆形斑,可扩展全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有白色菌丝,严重时形成网状黑色菌核。)

2_副本.jpg


2
 菌核病的发病规律:


1.此病害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及种子间越冬,种子内的菌丝及菌核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
2.子囊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到花盘,可直接或从伤口侵入。
3.菌核萌发的菌丝可直接或从伤口侵染根或根茎。
4.菌核在土中的位置、数量及离根部的远近直接影响发病程度。
5.春季种植多以根腐型、茎基腐型为主;秋季以盘腐型为主。
6.其中盘腐型菌核病危害最重(尤其是生育后期低温多雨,利于其发生),其次为根腐型,叶枯型为局部发生。

3_副本.jpg


3
 菌核病的发病条件:


菌核在土壤相对湿度70-80%和温度10-25℃的条件下,均能形成子囊盘散发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温度25℃左右,湿度75%以上时,最适宜侵染向日葵。

4_副本.jpg


4
    
 防治措施:



1.土壤处理。在整地的时候将抗重茬的肥与农家肥或化肥掺混均匀撒入田中,或用普滋菌加普滋灵改良土壤,清洁土壤,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减少病害发生。
2.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避免与大豆、烟草、油菜等作物进行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及深翻地;增施钾肥;增施微量元素;适时晚播使开花期与降雨期避开;
4.花期及时喷药。开花后降雨集中时利于发病,盛花后连续喷2-3次,每7天一次。

5_副本.jpg

5.防治时期:
叶腐型和盘腐型防治的最佳时期为现蕾期和开花期。
根腐型和茎基腐型最佳防治时期为苗期。
药剂防治①用40%纹枯利800-1000倍液加普滋旺或凯满全元,在向日葵现蕾前或在盛花期,喷洒植物的下部和花盘背面1-2次。②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向日葵现蕾前或在盛花期喷洒1-2次。③用50%速克灵500-1000倍液,在苗期或开花期喷洒,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④刹枯威~专业治疗枯萎、青枯、根腐、猝倒、枯黄萎、蔓枯等土传性病害。还有药剂有地菌灵,乙酸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