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伪劣化肥“四大骗术”


01

部分小企业恶意偷工减料 ,坑农害农


氮磷钾三种元素,一般来说氮最便宜,钾肥最贵,部分小企业为了牟取高额利润不惜坑农害农,许多小企业氮肥多采用氯化铵,不含钾肥或钾肥含量严重不足,只提高氮肥用量。多数农民不懂化肥,看到前期苗情长势差不多就行,后期减不减产很少关注。部分农户为图便宜购买黑心小企业18-18-18复合肥,零售价不到120元一袋,其实里面根本不含钾肥,相对来说大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02

企业为降低成本,添加氯化铵造成氯离子超标


复合肥按照氯离子质量分数分为氯基(氯离子含量≤3%)、低氯(氯离子含量3%-15%)、中氯(氯离子含量15%-30%)、高氯(氯离子含量≥30%)四类产品,氯离子的主要来源为氯化铵和氯化钾,长期使用中高氯复合肥会造成土壤酸化,作物烂根死苗。当前氮肥来源主要为尿素和氯化铵两种,氯化铵价格低,在大田作物上使用风险小,多数企业会贴近国家标准在氯基复合肥里面添加氯化铵。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添加氯化铵过多,导致氯离子超标,造成产品不合格。


03

包装标识不规范 ,恶意误导消费者


当前伪劣化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用高氯纯氮肥(如氯化铵挤压氮肥、脲铵氮肥等)假冒复合肥,起名“晒肥”、撒施肥等,以玉米肥、大田追肥产品居多。第二种是以中微量元素或添加剂如硫S、锌Zn、腐植酸Ha等如冒充大量元素,利用农民对化肥知识不了解欺骗农户,一部分大企业也参与其中。第三种是假洋鬼子,挂羊头卖狗肉,包装花里胡哨、标注“米国”、“腐国”或中外合资等,误导消费者。


04

有机肥、菌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成为假劣化肥重灾区


农业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活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成了行业第一热词,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成了行业的“香饽饽”,大小企业纷纷上马。部分别有用心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国家政策大做文章,散发“中国农业有机肥必将完全替代化肥”的言论,引导公众抵触化学肥料。新型肥料与传统大肥相比投资少、利润空间大、标准不完善(对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检测数量不够,当前生物菌肥依然采用GB20287-2006老标准)、检测机构少(当前生物菌肥检测官方仅有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家)、原材料采购难以控制。部分无良企业以城市垃圾、化工厂下脚料、未腐熟畜禽粪便为原料,抗生素、重金属严重超标,产品污染严重。据调查,当前部分新型肥料已成为假劣化肥重灾区,有机质含量不达标,生物菌肥不含菌,以重污染物磷石膏代替土壤调理剂。高污染新型肥料危害远甚于化学肥料,甚至是毁灭性的。


因此农民想要买到放心肥应掌握的策略主要有:

1. 到合法的正规的营销点购买。不买临时摆地摊的,串户的化肥。在购买化肥时要查看他们的“证”和“照”。

2.选择销售商。要把守信誉、重质量、有诚信的销售商作为选购肥料的供应者。定点购买,避免上当。

3.选择品牌商品。品牌是生产商注册的产品标志,要把著名品牌作为首选,品牌能保证质量。在选择品牌的同时,要掌握该品牌的各种质量标准。包装标准和标识的规定,都是厂家生产和销售肥料时必须遵守的,也是人们识别肥料合格与否最直接的商品特征。应从品牌、销售商、外观检查、商标等方面认真选购商品肥料。还要注意肥料的成分含量、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批号、所执行的肥料标准编号、警示说明等。